2022年12月15日,由數商傳媒《數字商業時代》舉辦的2022年度“智造中國高峰論壇”以在線直播的方式召開。論壇旨在幫助中國企業“重構”業務競爭力,尋找在全球供應鏈緊張的情況下,如何保持業務持續,從而獲得生存空間的“破局”之法。充分發掘企業內部IT能力,幫助企業建立更強韌性,以抵御外在環境改變所帶來的不確定性。論壇上,數字商業時代執行主編齊鵬、戴爾科技集團全球資深副總裁吳冬梅、VMware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陳學智、拓數派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馮雷、柯尼卡美能達辦公系統(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中田裕司 & 市場部部長凌蕓,先后通過現場連線和互動采訪等方式,圍繞數字化、創新、降碳增效和業務轉型等相關話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2022年,對于整個IT產業而?,是無比艱辛的?年。隨著全球經濟在新冠疫情影響下的持續低迷,企業關注的核?問題,已經從2020年以前的如何實現快速擴張和發展,構筑??的競爭力護城河,變成了如何在供應鏈緊張的情況下,保持業務不中斷,從而獲得持續的生存空間。
企業在業務經營上越來越務實的趨勢,直接影響了整個IT產業——在過去?段時間?,始終強調新興IT技術的能?,強調創新應?場景的IT?業,也逐漸開始關注發掘企業內部IT能?,幫助企業建?更強韌性,以抵御外在環境改變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要利用新的數字技術,把流程中產生的數據進行收集、分析和處理,從而促進業務模式的創新、管理模式的變更,最終實現商業模式的創新。”戴爾科技集團全球資深副總裁吳冬梅表示,隨著市場對傳統基礎設施更迭以及新興技術,比如人工智能、大數據以及自動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的增加,戴爾科技利用自身整體數字化轉型的實力,比如存儲、服務器、安全、網絡和云等形成端到端的從邊緣到數據中心再到云的整體基礎架構解決方案,賦能客戶的數字化轉型。
如今,企業級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層出不窮,但對于企業用戶而言,面對的選擇越多,越容易躊躇不前,當企業面對從技術不斷高速成長的IT市場時,又該如何決定數字化轉型路徑?
吳冬梅女士認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要分三步走:評估企業當前的數字化成熟度、規劃愿景和藍圖、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徑,做好項目的優先級并實施落地。
“戴爾科技在與全球合作伙伴合作的過程中,摸索出了一些心得:企業想要保證數字化轉型有條不紊的進行,需要具備一定的韌性,這體現在業務、管理、生產力、安全和可持續發展5個層面。”吳冬梅表示,業務韌性的前提是彈性的IT架構,可以讓企業面對外部環境變化,保證業務的連續性;管理韌性可以充分發揮數據價值,指導企業決策;生產力韌性,通過混合辦公模式,以產品和強大的遠程技術支持,極大發揮生產者的創造靈感,提高生產效率;安全韌性,搭建防御體系,減少企業收到網絡攻擊影響。戴爾的數字安全體系,比如“避風港”計劃,能夠搭建對關鍵數據收到網絡攻擊最小化影響,同時搭配備份和災備,三位一體架構讓企業更好適應網絡彈性,應對網絡攻擊;可持續發展的韌性,戴爾科技預計2030年實現,包裝材料百分百可回收和再生,生產原材料百分之50的可回收和再生。目前已經有17.98萬頓生產和包裝材料的回收利用。在技術和產品上,引入可持續理念,比如數據壓縮技術,全閃技術、讓存儲產品最大化發揮價值。數據中心方面,研制出全靜默液冷服務器,最小減少能耗,同時保持的高效使用。